|
河北锦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与北京林业大学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
申报《2016年度省优势产业合作专项抗寒梅花新品种繁育与应用示范项目》
梅花原产于我国西南地区及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在中国园林及花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代表着中华民族传统坚韧不拔和坚贞勇敢的精神,被誉为花中四君子之一。梅花作为早春开花的传统名花,神、色、香、姿俱佳,集多种优点于一体,深受我国人民喜爱,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文化内涵,是发展现代农业观光旅游的绝佳载体材料。但是由于梅花大多数品种抗寒能力不强,且缺乏完善的抗寒梅花繁育及栽培措施,使得梅花在我国北部及西部广大地区露地越冬困难,严重地影响了梅花的推广应用及产业化价值。为了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开发梅花所蕴含的园林绿化价值及文化价值,目前急需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尽快把培育出的抗寒梅花品种推广应用到园林建设中,在我国北部地区普及我国传统的梅花文化;
2)现有抗寒梅花新品种的数量很少,急需加快繁育,保证种质资源保存和满足园林绿化的应用;
3)在河北地区梅花的繁殖、栽培技术尚不完善,在技术上限制了梅花在我国河北衡水地区的园林应用。
北京林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与国家林业局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211工程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依托单位、以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国家重点学科为技术支撑、由国家科技部于2005年1月批准组建的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拥有一支以院士领军、以国家级及省部级学科带头人为科技创新骨干的高水平工程化研发团队,在花卉资源和种质创新、花卉新品种培育、花卉现代化生产、采后保鲜贮运、花卉应用和人居环境建设等方向进行工程技术研发,形成全国乃至国际有重大影响的花卉研究群体,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北京林业大学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与推广中心、国家花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花卉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园林环境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和园林植物综合实验室、现代化大型温室、组培室、日光温室生产等实验平台,历经十余年的建设,目前已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国家工程技术研发推广中心和高级专门人才培养中心,具有人才、技术、设备优势,为推动我国花卉行业进步,提升行业竞争力,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在陈俊愉院士的指导下,在收集梅花(Prunus mume)种质资源的基础上,利用梅花与杏(P. armeniaca)、山杏(P. sibirica)等资源,经过近30年的不断杂交和回交,获得了一批抗寒性强的梅花品种,并在北京及其他三北地区进行了区域化试验,证明这些品种能够在我国北部地区进行栽培应用,成为我国北部一种新的早春开花木本花卉。同时研发出抗寒梅花种苗的快速生产、快速成型和抗寒栽培养护管理技术体系。成果为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奖,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河北锦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具有资源、基地和成果示范转化优势,北京林业大学具有成果和技术优势,双方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并已开始实施。项目所涉及的核心成果和技术为技术合作单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相关成果和技术已经成熟。
双发合作申报《2016年度省优势产业合作专项资金项目抗寒梅花新品种繁育与应用示范》,项目以技术合作单位培育获得的抗寒梅花新品种及其配套的繁育和栽培技术体系为核心,在河北衡水地区进行繁育与推广应用示范,建立梅花试验示范基地和繁育基地,并开展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促进和带动衡水地区高效农林业发展。
抗寒梅花新品种繁育与应用示范项目的实施,对扩大梅花种植区域,推动我国梅花产业,丰富北方地区和西部地区城市园林早春开花植物种类和植物景观有明显的、重要的意义,对弘扬我国悠久的梅花文化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将进一步示范带动高效农业发展,带动农民致富以及农业观光、生态旅游等特色旅游项目,在实现林业综合发展的经济效益,带动北方绿化苗木花卉的品种升级和美丽中国建设。